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美債抗震有一套,月月吸金成趨勢

20101207美債抗震有一套,月月吸金成趨勢

無畏利空襲擊,新興市場所向披靡,11月力掃歐債陰霾及中國通膨疑慮,吸引外資全面挺進,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再度勇奪11月吸金王,淨流入金額達74億美元,累計吸金516億美元,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淨流入約1.8倍,突顯其無人能敵的吸金魅力。

此外,外資在追求資產增值的同時,仍不忘買進美債基金,增強抗震的防禦部位,11月淨流入67億美元,僅次於全球新興市場基金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興市場本地債券基金上週持續吸金2400萬美元,連續淨流入長達27週,為各類型基金中最具吸金持續力,可見外資看好新興貨幣長線升值潛力,低接買盤踴躍。

多事之秋的11月,先有二次量化寬鬆帶來豐沛的國際錢潮,後有歐債危機及中國通膨疑慮干擾,資金潮急流湧退,所幸中美陸續交出亮眼經濟數據,國際買盤逐步回溫,但相較於10月份,資金動能仍稍有減緩,僅有亞洲(不含日本)是全球主要市場中,唯一加碼力度勝過10月的區域,且其今年累計流入金額達193億美元,更一舉突破去年全年淨流入的191億美元,可見著眼於新興亞洲長線成長動能,外資逢低搶進心態鮮明。


摩根富林明總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陳政一表示,景氣初復甦階段,投資信心敏感脆弱,一有風吹草動,市場便會劇烈反應,因此,提高債券部位將是強化資產防禦力的不二選擇,從今年來外資月月買進美債基金便可見一斑。

陳政一認為,因應反覆多變的金融市場,現階段投資債券最好秉持風險分散的原則,不要把籌碼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建議選擇一舉囊括核心債(公債、MBS)機會債(新興債、高收益債、投資級企業債)的債券組合基金,不僅可以透過核心債來增強資產穩定度,做好下檔風險防護,亦可藉由機會債掌握債券投資趨勢,有效提升投資效能,創造總收益。

摩根富林明JF東方內需機會基金經理人何銘銓分析,近年來金融版塊移往新興市場態勢鮮明,根據高盛預估,2030年新興市場的股市市值,將比現在成長近五倍,市值規模不但遙遙領先成熟市場,而且GDP總額亦將大幅超越約50%,成為主導世界經濟的關鍵勢力。何銘銓指出,從今年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各類型基金合計797億美元,大幅領先成熟市場各類型基金合計的35億美元,近23倍之多,更加證明資金偏好新興市場的趨勢儼然成形。

觀察三大新興區域資金流向,亞洲(不含日本)不僅最獲資金青睞,連續吸金達13週之久,創2008年來最長吸金週數紀錄,第四季累計吸金79億美元,更已超越前三季各季度的流入金額。何銘銓表示,二次量化寬鬆引發的資金熱潮退燒後,亞洲(不含日本)之所以能續獲外資青睞,主要是龐大的內需市場所帶來的投資商機。

何銘銓說明,由於全球最具潛力的內需市場均在亞洲地區,包括中國、印度、印尼等,再者,今年來中國、印度與東協國家薪資明顯回升,重返過去幾年持續成長軌道,加上人民幣匯價重啟升值帶動亞洲貨幣,央行升息與通膨幅度皆溫和,人民實質購買力上升態勢,消費、資產商機暢旺,加惠亞股揚升動能。何銘銓進一步指出,隨著亞洲國家陸續進入升息循環,全球資金環境仍相當寬鬆的情況下,資金匯聚亞洲(不含日本)的趨勢不易改變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