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1214悲情愛爾蘭 虛幻大歐洲
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
愛爾蘭是悲情民族,19世紀在英國統治下,發生大饑荒和一代接一代的移民潮,整片土地變成向英國供應羊毛、穀物和工人的附庸區。愛爾蘭在1841年有822萬人口,百多年後,經過1995至2007年「塞爾特之虎」的繁華年代,人口也僅450萬,從未復原。
20 世紀上半葉,愛爾蘭獨立,成立愛爾蘭共和國(即南愛爾蘭,現在被叫作「歐豬國」),但「6與26」這數字仍像夢魘一樣纏繞心頭。愛爾蘭有26個郡 (county),還有6個被英國管治(即北愛爾蘭),多年血鬥仍無法收回。愛爾蘭02年採用歐元,擁抱當時似乎前途無限的「大歐洲」概念,或多或少是歷史的一種反彈。
不過,大歐洲概念正面臨嚴峻考驗。摩根士丹利的羅奇(Stephen Roach)指出,歐元是經濟一體化的龐大實驗,但主要缺陷一開始已出現,就是貨幣統一,財政卻不統一,債務危機只是凸顯歐元區結構問題。另外,愛爾蘭採用歐元後,利率出奇地低,扭曲了存貸關係,銀行在低息下無法吸收足夠存款,只好借錢做生意。在07年高峰,愛爾蘭平均樓價是32.3萬歐元;樓市泡沫爆破後,今年3月跌至22.6萬歐元,跌幅三成,負資產總額約109億歐元,愛爾蘭銀行業也需政府拯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