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0825 新興市場趁勢崛起
金融危機兩周年 經濟版圖重組
金融危機就像一場「臨時考」,讓各國原形畢露,體質好的國家只傷到皮毛,復甦快,體質差的國家則仍在掙扎求生,需要借助外援度難關,未來各國的發展差距將拉大,強者恆強、大者愈大。
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倒閉,引發全球金融危機,至今將近兩周年。在這段期間,各國政府大力推動刺激景氣方案,營造寬鬆貨幣環境,有效提振陷入衰退的經濟。不過,近期因歐債危機及二次衰退等雜音陸續出現,影響投資人對景氣復甦的信心。到底歐債危機會不會擴大,景氣復甦是不是曇花一現?
復華全球債券基金經理人吳易欣將帶領投資人綜觀全球經濟,找尋未來的投資方向。
景氣持續擴張美國沒有二次衰退危機
美國經濟從去年第三季擺脫衰退,GDP成長率由負轉正,重回成長軌道,但是近期公布的多項指標出現微幅下滑,譬如6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、非農就業人口等數字都出現下滑,再加上歐債危機等外在干擾,引發市場擔心美國是否面臨二次衰退的疑慮。
從領先、同時/落後指標來分析。
他解釋,領先指標指金融市場譬如股市的表現,同時指標包含就業相關數據,落後指標則指消費貸款餘額等,如果各項指標同時上漲,代表景氣循環向上;若各指標表現不同步,代表景氣復甦力道還不完全。目前美國的領先指標已經大幅翻揚,同時指標也出現廣泛好轉,顯示景氣處於擴張階段。
雖 然 失 業 率 仍 在 9 %以 上 的 高檔,但勞動市場陸續出現好消息,包括暫時派遣勞工數持續上升、就業工時增加,代表勞動市場持續復甦。此外,銀行壞帳打銷率下降,未來如果房地產或消費貸款餘額也開始增加,代表景氣趨於穩定。
吳易欣表示,下半年美國景氣可能趨緩,但只要就業市場有明顯改
善,就沒有二次衰退的危機,未來較大變數在房地產上,近期公布的
新屋開工、銷售等數據都不佳,顯示房市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,不過
房市不振,加上通膨亦處於溫和狀態,預期Fed今年應不會升息。
相較於美國,身陷歐債危機的歐洲面臨的問題較為複雜。歐債危機
的導火線是希臘,其信用評級於2009年底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,
接著西班牙、愛爾蘭、葡萄牙這幾個高負債、財政赤字嚴重的國家,
也相繼加入被調降評等的行列,導致危機蔓延,歐元持續重挫。
歐債危機最壞情況已過 歐元區復甦力道偏弱
吳易欣分析,歐債危機可分兩個層面,一為國家主權債務危機,一
為銀行危機,之前歐盟為穩定歐洲金融市場,成立4400億歐元的穩
定基金,一旦歐洲國家無法於市場籌資時,可向此基金貸款,而且該
基金的發放是由各國財政部官員組成的委員會決定,不需各國國會通
過,可充分發揮救急的功能。除了 4400億 歐 元 的 穩 定 基 金
外,若再加上歐盟委員會承諾提供的600億歐元及IMF挹注的2500億歐元,合計高達7500億歐元,足以支應未來三年希臘、愛爾蘭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的到期債務,在歐盟及IMF伸出援手後,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基本上已獲得解決。
至於銀行危機方面,吳易欣表示,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出爐後,體質較差的銀行只要擬訂籌資計畫,強化資本結構,改善財務狀況,危機就不致惡化。
值得留意的是,歐債危機雖然引發歐元重挫,對少數具出口競爭力
的國家反而產生正面效應,像德國就是最大的受惠者。吳易欣提
到,德國原本近一年來稅收持續減少,但6月起稅收開始增加,主要
就是來自於出口關稅的貢獻,且德國IFO企業信心預期指數持續創新
高,代表企業也看好未來景氣。
此外,歐洲另一大國英國的經濟狀況亦持續改善中,景氣領先指標
持續好轉,就業薪資成長率也落底上升,政府又積極進行財政改革,
吳易欣看好英國未來經濟表現會優於許多歐洲國家。
歐洲經濟未來最大的疑慮,是高負債國家紛紛為了降低財政赤字而
削減支出,吳易欣認為雖然對於目前仍顯疲弱的經濟成長力道較為不
利,不過,如果政府削減支出的計畫是進行結構性改革,有利長期的
經濟發展,反而是短空長多。
領頭羊帶頭衝 新興市場強者恆強
與美、歐相較,新興市場景氣復甦動能明顯強勁多了。根據IMF最
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,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有3.3%,歐
元區為1.0%,至於中國、印度、巴西等新興市場的領頭羊,今年經
濟成長率都有7%以上。
吳易欣表示,這兩年是新興市場的大好時機,2008年的金融危機
讓已開發國家成長停滯,新興市場卻成長強勁,體質亦有明顯改善,
很多國家的通膨率皆穩定下降,像俄羅斯目前通膨率6.5%,是1991
年以來最低水準,通膨下降,人民較願意進行長期理財規畫,譬如持
有房產、把錢存放在銀行,有利內需和金融機構的發展。
金融危機也讓全球經濟板塊重整,吳易欣預期未來的趨勢是大者恆大、強者愈強,以歐洲為例,德國、法國、荷蘭、英國屬於前段
班,跟後段班的希臘、西班牙差距會愈拉愈大,因此未來的投資方向
應找體質較好、經濟前景較佳的國家,已開發國家如德國、美國、加
拿大、澳洲,新興市場中的金磚四國、印尼等都值得留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