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疇 2014.11.11
http://stiff.pixnet.net/blog/post/190749795
那一年我們一起吃便當的日子
25年前,時間是1989年,台灣的人均GDP是7,500美元,台灣大學旁邊剛蓋好的華廈每坪12萬元新台幣,台北仁愛路巷子裡便當店每餐平均消費50元,公司的夜間部工讀生月薪18,000元,專科學歷小會計24,000元。當年,青年風塵僕僕的騎著機車滿街跑。
時間來到2014年,台灣的人均GDP是21,000美元,台北有了大安森林公園,有了捷運,有了東區,有了101。人民有秩序,上車排隊,行車不按喇叭,青年讓座,區公所辦事人員不再晚娘面孔。
這一年我們一起吃餿水油的日子
但是,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,台灣大學旁邊那棟屋齡已經25年的華廈每坪來到100萬元,台北仁愛路巷子裡便當店每餐平均消費60元,公司的工讀生月薪18,000元,大學學歷小會計26,000元。
2014年,青年還是風塵僕僕的騎著機車滿街跑。
人均GDP 25年之間成長了3倍,人口由2000萬人增加至2300萬人,總體社會財富暴增,房價漲了8倍,但是年輕人薪水只增加了10%,這是怎麼回事?
25年來 全球食物原料和能源價格至少上漲了3倍,但是台灣年輕打工者慣常食用的排骨便當的價格25年只增加了20%。
台灣是如何辦到的?台灣人當年和今天吃下肚的 東西究竟差在哪裡?
多數的台灣人,把以上的詭異現象歸咎於「政治」問題,什麼藍綠惡鬥之類的。也有不少人認為是道德問題,也就是社會的公義出了大問題。再來就是找茬於中國因素,一切問題都起自中國對台灣的染指。
自己的生命不靠政府救,不靠老闆救
很少人認為,台灣人自己的生活意識和習慣,也是台灣現下窘狀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換句話說,台灣人在相對富裕了之後,並沒有警惕的與時俱進,而是將目光從天邊的彩虹轉向了腳邊的花草,因而和世界脫隊了。
25年後驀然驚覺,前方的世界隊伍只剩下遙遠的背影,還需要踮起腳才勉強看得到。
因素眾多,上述的藍綠鬥爭、公義不彰、中國打壓,乃至權貴資本下的貧富差距,都是原因。
但是,那些已經被談論的很多了,今天來談點不一樣的。
那就是你我這樣的平民自己;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和做事習慣,就像是尋常的土壤,雖然每一粒都很微小,但卻都是土裡長出什麼樣的植物的決定因素。
酸性土長不出需要鹼性的植物,同樣的鹼性土也長不出需要酸性的植物。你我是怎樣的土,就決定了台灣長出哪一種政治、社會、經濟,這是賴不掉的。
事情雖然大,但還得從一碗豆漿、一個三明治談起。
一碗豆漿的故事
就在前兩天,我走到一家25年前常去喝豆漿的早餐店;老地方,但當年的老闆看不見了,工作的是年輕人。
店內桌子,好像還是那幾張,店內養的狗當然已 經不是25年前那一隻。一切的裝潢打扮,和記憶中相符,好像換了一代人但美感沒進步,不過沒關係,25年一個樣至少還有懷舊價值。
問題出在工作設備和流程。25年過去了,鍋鏟灶頭即使換了,形狀和功能還是沒變;點餐接單出貨方式,還是一樣靠記憶,客人一多,手忙腳亂,常出錯誤。
我猜一個早上下來,這幾位新生代肯定感覺自己夠勤奮、夠吃苦耐勞,也一定抱怨老闆壓榨勞動力。不知他們薪水有沒有到22K?
豆漿店門口亂停著機車,都是來買外帶早餐的年輕人,形色匆忙,不知他們的薪水有沒有22K?
我不耐煩了,先去搭捷運,想著到了目的地再買早餐。
半個 小時後,我來到一家三明治早餐店,你猜如何?
其實不用猜,狀況和那家豆漿店一模一樣,兩名工作青年快手快腳,問客人你要什麼,然後另一人包好一包後問人 群:火腿荷包蛋加奶茶是誰的?
從舊一代老闆到新一代員工,25年之間,台灣的小商家大都不關心工作習慣和流程,繼續用「中國功夫」應付日益進步的世界:
壓低成本、延長工時、吃苦當吃補。
這也難怪當「中國功夫」的老祖宗中國人要通過服貿協議進入台灣之時,台灣的老闆和員工慌了。
不止小吃業,裝潢工、泥水電工也差不多,工作基本靠勤勞和記憶;圖紙和工序,多半還只是設計師的習慣。
不要說私人行業,我家門口的馬路在最近三年同 一地點挖了不下十次,每一次都得工務局、台電、瓦斯公司、水務處的「工程師」聯合會勘:挖開來用肉眼看。
政府的工作習慣,25年來也沒什麼長進,靠得也是勤勞和記憶。第一次執行挖路的公務員,若只拿22K,人們會同情他。
挖到第十次,人們會覺得付他10K都嫌多,沒向政府索賠就算客氣了。
在今天的台北、新北市,還可以經常看到用竹子搭鷹架做樓房維修,看著年紀不小的工人在圓滾滾的竹子上走來走去表演特技,心中不禁懷疑這種特技如何傳承。
鷹架工人冒的是生命危險,通常不綁安全帶,因為用繩子或鋼絲綑住的竹子,不適合現代安全帶的操作。
這景象在中國20年前也常見,但是現在只有在山區才 看得見,即使在一個普通的農村,也懂得租用組合式的鋼架或鋁架,既安全又方便。
例子舉不勝舉,若要列舉,恐怕一整本書都不夠寫。
收入來自方法和效率
好,那問題來了。
方法就是生產力,效率就是收入,為什麼台灣還島頭島尾充斥著不講究方法、不改進效率的做事方式呢?
如果繼續走「壓低成本、延長工 時、吃苦當吃補」的老套路,不要說這一代年輕人,就是他們的兒女,薪水能不能突破「22K詛咒」都還難說呢。
這不是危言聳聽,請再回顧一下本文開始所描述 的1989/2014薪水對照。
收入來自方法和效率。
能夠改善工作方法和效率的,只有三類人:政府、老闆、你自己。
在政府無能、老闆無良的情況下,若自己也不花心思改善方法和效率,那就是在比爛了。
【青年收入翻轉系列之二】寫給陷入「低薪泥沼」的你
范疇 2014-11-25
這篇文章是寫給陷在泥沼裡的人看的;
如果你的月薪徘徊在22K-35K之間已經至少5年,如果你雖然有35K但心裡想著「如果上昇到45K我就滿意 了」,那你多半就在泥沼之中。
如果你月薪在50K以上,但幾年來想破了頭都想不出如何突破100K,有可能你也在某種泥沼之中。
不管陷入泥沼的原因是什麼,自己走進去的、壞人推你下去的、大地震把你震下去的、洪水把你沖進去的,你只有兩條路:自救,或呼救。罵自己、罵壞人、 罵地震、罵洪水,都不能使你脫困,只會讓你越陷越深。
若一群陷入泥沼的人,不思自救和呼救,圍成一團罵罵咧咧,岸上的人恐怕也不會先救這些人;
人,總是喜歡先幫助那些有強烈生存意志並且表現出自救努力的人,有一天你從泥沼中脫困後,你也一樣。
好,比喻夠了,進入正題。
「薪水」和「收入」不一樣
陷在月薪泥沼中的人,首先得了解一件事:「薪水」和「收入」是兩個層次的概念;
薪水,是
老闆願意付給你的錢,而收入,是你認識的所有的人、甚至整個社會,願意讓你賺的錢。
如果你的注意力一直盯緊「薪水」而不思「收入」,那就代表你老闆以外的
人,不會認識你的價值,或者他們認為你除了眼前在做的事之外,根本沒有其他價值。
換句話說,除非你有特殊技能(但那你也不會在泥沼之中),你必須把關注點從你自己身上,轉移到對別人的關注上。
翻轉脫困一:「自我中心」能賺薪水,賺不到收入
說個發生在2013年的故事。
不久前,一位小布希(美國前總統)的猶太籍經濟顧問訪問台灣,台灣記者問了一個台灣人最喜歡問的問題:猶太人賺錢的秘訣,但他的回答令人震驚。
他說,世人都說猶太人把錢放在人生第一位,那是天大的誤會,猶太人有錢只是副產品,主產品是猶太人的價值觀。
一個例子。
他說,一般的美國人的 人生價值觀是,發揮你的個人潛力,選擇一條最能發揮你個人特質的道路,但是猶太家庭不一樣。猶太媽媽會告訴孩子說,觀察一下周遭,在你現在的條件範圍內, 什麼角色最能夠幫助其他人,你就去做那角色,不管你喜歡不喜歡,即使那不符合你的個性,你也要學著去喜歡它,人是有學習能力的。「然後,錢就自然來了;錢是結果,不是目標」,這位猶太顧問說。
脫困翻轉二:「會什麼」不是高級價值,態度、方法才是高級價值
進一步說明之前,請先看以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;
看完了,我們再接著聊:
- 公司新來了一個漂亮前台,一語驚人引發了大家的集體沉默!
很不幸,那是一種最後一個離開泥沼或永遠離不開泥沼的態度。
說不可能,那是井底之蛙沒有見過世面;
說「在台灣行不通」,那是沒動腦筋去想因地制宜的轉化。
故事中那種年輕員工,我就見過十幾個,他們的技能或許不是最好,但是他們的態度和方法都勢如破竹。
現在他們不管在何處,月收入都在台幣15萬-30萬之間,而十年前他們的月薪都是最低薪,因為當時他們都是 22歲的二、三流大學畢業的新鮮人。
相信我這是真人真事,因為他們都是我親手面試的。
脫困翻轉三:生存意志無堅不摧
再和你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。
當年在美國做公司的時候,來了一個和我年齡一般的求職者,一個義大利裔人。
態度極為誠懇,也不計較薪水,三十歲的人卻願意從最基層幹起,因為對此人毫無所知,我給了他最基本的工資做最基本的事。
三個月後,他勤勤懇懇,也沒什麼突出表現,但我發現他在養三個小孩,於是加了他一點錢。
半年之後,和他更熟了一點,我終於問他,為什麼三十歲了還只能打基本工,過去是幹什麼的,是不是有什麼毛病?他笑笑說,明天我拿一些東西給你看。
第二天,他帶了一本家庭相冊。
裡面有他站在三輛勞斯萊斯轎車前面的留影,還有他和全家在一棟豪宅前草坪上的合照。
他說,那是一年前照的,車都是他的,房子是他的。當然我就問他,發生了什麼事?
他說,我成功的太早,自己搞砸了,破產了。
原來,他雖然只有高中學歷,但二十五歲時做房地產發了跡,錢滾錢,幾年就資產上數千萬美元,最後雪球太大撐不住,就向政府申請破產了,全部家當都賠得乾乾淨淨。
我嚇了一跳,這個我只願意付他最基本薪水、只有高中學歷的人,一年前還是一個比我大一百倍的老闆。
我自然問他,以他的經營經驗,為什麼不向大一點的公司求職,而來小公司屈就?
他說大公司不可能不查他的背景,只有小公司才會用他。
然後,他告訴了我一個故事。在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,他的爸爸對他說,如果有一天你身上一毛錢都沒有了,連一個漢堡都買不起了,妻子小孩都離你而去,房子被銀行收回了,你就到街上一家一家義大利比薩餅店問老闆,願不願意讓你洗爐子,不要工錢,但讓你吃,讓你住在店裡守夜。比薩餅店的洗爐子工作是店裡最髒的工作,也是老闆最頭痛的工作,一定會有一個老闆接受你的條件。然後你每天把爐子刷得雪亮,什麼也不要說。一個月後,你跟老闆講,你需要一天一塊錢的工資,老闆看你洗爐子毫無怨言,一定會同意。然後你再這樣工作六個月,你就有了 一百八十塊錢,你去買一件雪白的襯衫,一套西裝,然後趁著休息日出去應徵一份真正的工作,告別眼前的困境。然後你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新工作。如此下去,五年之內你就有機會東山再起。
這個叫做史蒂夫的義大利人,在說這個故事的末了對我說,
「什麼叫做沒機會?
放下身段,一切歸零,就有機會,老是覺得自己值更多,就沒機會」。
我說可以加他薪,他說不要:讓我做業務銷售。很快的,他就變成業務部裡業績最好的人,業務獎金遠遠超過他的基本工資。有一天,他向我辭職,我當時沒打探他去哪裡,但我相信,他現在日子過得不錯。
機會,不是運氣。
樂透彩只有萬分之一的人會中獎,但是即使在歷史上最混蛋的時代中,也至少存在30%的機會,而人的一生當中,哪怕你再被動,碰上好 機會的機率還是100%。
如果你把機會視為一種運氣,那麼騙子就會找上門;只有不把機會當運氣而當作一次自我艱難旅程的起點,才有可能碰撞出更大更好的機會。
史蒂夫對「機會」這件事的看法及做法,一直是我日後脫悶入夢的支柱。
你說,在機會這件事情上,是我幫他比較多,還是他幫我比較多?
媽寶、靠爸是如何結束的?
最後,還有一段不中聽的話得說。
台灣曾經富裕,許多上一代均有現金千萬、房產數棟或土地數甲,這使得他們的年輕兒女流於安逸,有些雖然月薪低低,嘴 裡也罵22K,可是心裡其實不那麼著急,因為父母的贈與或將來的遺產,足夠小確幸了。
這可能是所有泥沼中最深的泥沼。
作為本文的結束,讓我們看看以下的兩 段影片,讓我們向自然學習!
(本系列結束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